

一九五0年十月,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。中国派出志愿军参加了入朝参战。
先后有6个兵团参加作战,第13、9、3、19、20、23兵团参加作战,(1950年10月25日,第13兵团改称志愿军司令部、政治部)先后辖27个军和1个师(公安师)。
十三兵团是解放初期,第一批战略预备队,驻扎在中原河南、平汉路和陇海铁路交汇处附近。
朝鲜半岛开战,受命组成东北边防军,开往东北地区,13兵团所属三个军,四野的3只虎38.39.40军,另外还有在东北准备全军转业的42军。又抽调湖北50军,天津附近华野66军,先期入朝,共6个军18个师,每个军3个师三三制。这里只讲27个陆军大概人数,不包括空军,炮兵,铁道兵等。
13兵团:(中南军区13兵团)
38军兵力约49000人,112.113.114师
39军兵力约58000人,115.116.117师
40军兵力约51000人,118.119.120师
42军兵力约有53000人。124.125.126师
50军兵力大约36000人。148.149.150师
66军兵力大约43000人 196.197.198师
总数18个师加兵团部约30万人左右。
这里要说一下:据(中国军事百科全书)里记载,第一批入朝是38、39、40军开赴东北,连同第42军及炮兵、工兵等部队共25万余人,组成东北边防军开赴朝鲜。这里不包括紧急抽调的50军,66军人数,去掉3个炮兵师,工兵等,实际6个军加一起也就是30万人左右。另外50,66两个军是作为预备队,随前面4个军一起入朝。
上述6个军5个前身是四野编制,66军前身是华北野战军第1纵队编制,
前五次战役大多由这6个军参加。尤其是39军、40军打到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后,才撤到后方休整的。这两个军也是人数最多装备最好的军。
49年四野入关南下,每一个军都是四四制,那13兵团出兵朝鲜每一个军少的那一个师呢?原先四野入关时,除各主力12个军(38-49)编制外,除每个主力军3个师外,另外把12个独立师,分别给每个军加强了1个独立师番号是(151-162)师。这些师在南下后又改为各地方省军区部队,或改为公安师。驻守中南地区,主要负责各省治安稳定和剿匪工作。
1949年后半年,四大野战军的部队,对编制进行了统一调整。主力部队做到了齐装满员,特别是驻扎在中原地区的四野13兵团。作为全军战略预备队,装备人员也都大大超出其他各野战军。
1950年11月1日,随着朝鲜战事紧张,军委急调华东三野第9兵团北上入朝,参加二次战役,此时第9兵团下辖20、26、27军,前身原来三野的(一/八/九)纵队改编,每个军加强到4个师,每师一万人左右,兵团总兵力达15万余人,为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,也是准备解放台湾的主力,部队装备好,士兵素质高,具有很强的战斗力。
9兵团四四制:(华东军区9兵团)
20军总计约:51000人 、58、59、60、89师
26军 总计约:26军49000人、76、 77、78、88师
27军 总计约:52000人、 79、80、81、94师
总数12个师加兵团部约:15万人左右
长津湖战役后,上述三个军基本被打残丧失战斗力,撤到国内东北休整,南方人比较多,没有寒区作战经验,主要是冻伤冻死比较多,所以三次四次战役没参加,五次战役9兵团3个军才又从反战场。
十九兵团编制属于第一野战军,其实前身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(属于华北山头),1949年3月,19兵团参加太原战役后,调入一野建制的,1951年2月入朝参战。
3兵团:(西南军区)
第12军、总计约54000人、34、35、36师 、二野六纵队、
第15军、总计约48000人、43、44、45师 二野第九纵队
第60军 总计约42000人, 179、180、181师 华北军区第八纵队,著名的“180师”
总数12个师加兵团部约:不到15万人
60军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,二野南下跃进大别山,后改为华北军区第八纵队。这个八纵论山头的话是二野的
所以华北军区建制之下,曾经出现了两个第8纵队,这里先不讲。
这张著名的照片是19兵团64军191师在丹东宽甸上河口村过江情景,军部摄影干事拍的
19兵团:(华北军区第2兵团)
63军总计约:35500人 辖第187、188、189师。前身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
64军总计约:36000人 辖第190、191、192师。前身华北野战军第4纵队
65军总计约: 37000人 辖第193、194、195师 前身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
总数12个师加兵团部约:11万人左右
63军前身华北野战军第3纵队,64军前身华北野战军第4纵队,65军前身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,
19兵团入朝后,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及以后的防御作战及防御作战。
西北地区地广人稀,19兵团入朝前时间仓促,补充兵员也少,每个军人员明显比13兵团少许多,也不像9兵团临时给每个军加强了一个师。作战能力一般。63军死打硬顶铁原阻击战还算有点名气。
20兵团(
华北军区第3兵团
)
66军辖196、197、198师,前身华北野战军第1纵(这个军先期属于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)
67军总计约 45000人 辖199、200师,201师第 前身华北野战军第2纵、
68军总计约 46500人 辖202、203、204师,前身华北野战军第6纵
总数6个师加兵团部约9万人左右,67/68军入朝前各补充了上万名新兵,(不包括66军)
51年6月,20兵团入朝参战,是作战部队参战最晚的一个兵团。
以上各个军入朝编制大小不一样,23兵团只有2万多人,多的比如47军赴朝作战,总人数达近6万人之多。就数四野的部队编制大,标准一个连150-180人,有的200多人甚至300多人。一个营四个连,大团可以到3000-4000人左右。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部队可以打到一至五次战役了,就是靠人多。
( 第23兵团)
第36军、第37军
1951年9月入朝,两个军编制才2万多人,傅作义绥远起义部队改编,抗美援朝没有作战任务,在后方主要维护机场和警戒任务。
随后入朝参战的各军部队,都在13、9、3、19、20、这五个兵团建制下作战。有时一个兵团辖3个军,有时一个兵团辖5个军不等。随着战役逐渐转入防御作战为主,国内开赴朝鲜的各军编制人数,都是齐装满员军,一般稳定在一个军50000万人左右。
前身部队华北野战军师加兵团部战役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